四川隆格瑞斯物流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在线咨询

内陆城市“十四五”物流产业发展思考(九) —如何让物流业更好聚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18 09:27

    物流业的“小、散、乱”被大家痛陈已经很多年,可很多内陆城市思考多年、努力多年后“小散乱”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很多中小微物流企业还是聚集在原有的老街区、传统商贸市场旁、居民小区内、城乡结合部、甚至天桥下...

    物流兴则城市兴,物流乱则城市乱。一直以来,解决“小、散、乱”尤其是散、乱的思路措施是有共识的,就是通过规划建设各类物流聚集区,退城入园,招商入园、引导入园。

    不管是否已经变“散、乱”为“聚、集”,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在政策、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引导下通过市场聚合,不仅需要物理空间的集中,不仅是“聚”,还需要彼此企业之间的“合”—“化学反应”。物流业聚合发展,首先要让物流企业聚集,物流业聚集不仅包括物流企业地理空间聚集,还应包括行业信息空间聚集和物流运营环节整合聚集。否则,物流业仍然会出现散而不集,集而不聚,聚而不合的情况。

一、地理空间聚集

    当前,我们建了一些物流园区,入驻了一些企业,但大多数传统的中小微物流企业仍然没有入园,大中型物流企业往往已有固定经营场地,除业务拓展外,也未搬迁到新建物流园区。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价格较高。新建物流园区建设较为规范,建筑成本高,因此场地(仓库)租金成本高于非标准场地(仓库),传统的物流企业对成本极为敏感,因此不愿迁入。非省会城市尤为明显。

    2.园区招大引强,不愿引入小微物流企业。园区设计的仓库单体面积较大、同时为避免加大园区管理难度等原因,物流园区普遍不愿意引入租用仓储面积小、场地小的企业。

    3.物流企业同城跨区经营有障碍。企业原注册在城市A区,物流园区在B区,按照证照地址一致的原则到B区经营面临工商注册地址变更,而同城跨区变更手续较为繁琐,不变更而跨区经营又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4.物流聚集区远离客户,远离居住区,配套交通等问题突出。新建物流园区地处郊区,远离城市原有的商业区、居住区,而往往公共交通线路不便,员工上下班不便,服务客户不便。

    5.物流聚集区未能解决最后(初)一公里等问题。由于城市共同配送体系还不健全,很多日用百货、食品饮料等商贸企业依然愿意留在市区原有的经营场地,离客户近,配送可采用三轮车、面包车等工具,能快速响应客户的小批量、多批次配送需求,而搬到园区后由于距离远,很难再利用三轮车等原有车辆进行配送,而又很难找到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企业,购买新的车辆等又将增加新的投入。

    6.注重引“增量”,很少整关注“存量”。很多城市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体量大,但建成的物流园区规模还较有限,由于近年来全国性物流企业不断扩张,快递等细分行业高速发展,建成的园区主要注重招引“增量”企业入驻,而很少整合存量企业。

    针对这些分布散乱的情况,总体上或许我们只能依赖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的统一规划、拆迁、新建等发展进程才能彻底解决物流企业进入物流聚集区域在空间上聚合的问题。但站在发展促进物流业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思路和措施。

    1.针对城市既有物流企业需求定制开发物流中心(园区)。引入集体建设用地、租赁工业用地、旧厂房改造等多种方式解决物流用地,并采用钢结构等方式降低土地成本、建设成本,建设过渡性(如10年-20年使用年限)的物流中心,从而大幅降低企业入驻成本价格,定向承担原有传统物流聚集地整体搬迁。

    2.出台政策,减免或补贴高于非标准仓库(场地)市场价格的一定年限(如三年)部分费用。让物流企业有一定的过渡周期,缓减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

    3.简化物流企业同城跨区域经营手续。如对跨区域经营只需采取备案制。

    4.物流园区配送集货体系先行。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就对物流园区的落地配送、城市共同配送、周边货物聚集等进行系统思考,相关部门引导制定园区配送、集货集运解决方案和引入末端配送企业,提前解决企业最后(初)一公里等问题。

    5.采取统租分营模式。由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联盟、协会对部分区域进行整体租赁,然后由众多小微物流企业分租经营的模式,带动部分企业统一入驻。

    6.鼓励上下游企业链式聚集。针对核心企业,鼓励核心物流企业的上下游需求方、供应商等整体搬迁聚集。如以城市配送企业为核心,将上游服务的食品饮料、日用百货、家电家居等商贸企业仓库,下游分包的承运企业、个人车辆等聚集,并对整个链条给予政策支持。

    7.着力解决物流企业聚集的配套服务问题。如交通、能源、工商、税务、财务办理、信息互通、住餐等问题。

    8.强化引导,倒逼入园。如借鉴义乌等地做法,对聚集主城区、老城区的物流企业通过市场管理部门行政作为,采用宣传发动、效益综合评价、招商入园、严管整治等方式强制和倒逼企业入园。

二、行业信息空间聚集

    地理空间聚集后仍然会面临企业之间信息不通畅、资源不共享等问题,即便企业聚集在一起,也发挥不了集群效应,形不成行业协同和资源合力。因此,我们还需要解决信息空间聚集的问题,主要思路和对策如下:

    1.促进使用SAAS结构的WMS,TMS等企业应用型软件。由相关单位从采集城市物流大数据、促进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角度出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购买整套SAAS架构的WMS\TMS等软件,并由相关部门为信息安全背书,免费或按使用周期仅付成本价格收费等方式引导企业使用统一的WMS/TMS等软件,让物流企业处于同一个物流信息空间。

    2.将物流聚集区的传统功能从地理空间集合到网络空间。将物流聚集区传统的找货、找车、汽车后市场服务、停车、配套服务等通过交由互联网解决,引导地区企业积极使用1-2个全国性成熟物流软件APP。鼓励建立、推广本地城市配送、城乡配送等方面的配载软件等。由单一、小范围的地理空间聚合转向多元、大网络的信息空间聚合。

三、物流运营环节整合聚集

    物流企业尽管实现了空间上聚集,但仍然面临入驻企业业务互补性不强,流程不衔接、标准不统一,企业不在彼此的“生态圈”和“合作链条”,依然难以发挥集群效应等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如下:

    1.互补成链聚集。制定详细的入驻企业类型规划,将干线运输、零担物流、城市配送、快递物流等不同类型有机组合,形成需求链和业务合作链。

    2.实施团体标准。拟定并实施园区操作流程、管理方面的标准体系,分别对零担企业、干线企业、配送企业、快递企业、商贸企业仓储配送管理等制定公开的业务操作流程、单据和工作方法,并开展咨询培训,供园区入园企业参照执行(如采用统一的园区物流单据、标准化托盘、标准化的作业时间节点、沟通对接流程),从而降低沟通成本、交易成本。

    附:国内部分城市物流企业聚集入园做法

一、义乌市全面启动国内物流企业整合入园工作(编辑稿)

    2019年2月20日,义乌市国内物流企业整合入园暨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动员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义乌国内物流企业整合入园工作正式启动。义乌市将对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东义公路-江东连接线-310省道的合围区域(约95平方公里),包括江东货运市场在内的国内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入园。

   近年来,义乌坚持把物流业作为推动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但随着城市布局的调整、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物流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低散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交通、安全、环境和城市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2018年下半年,义乌市先后出台了《义乌市国内物流整治提升和整合入园临时过渡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完成国内物流行业整治提升和整合入园工作,引导国内物流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

   据悉,工作启动以后,义乌将根据“疏堵结合、远近统筹、标本兼治”原则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围绕全市国内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国内公路港一期、青口物流中心和福田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园区招商和企业分批入园等三项主要任务,通过宣传发动、效益评价、园区投用、严管整治等四个步骤,完成主城区国内物流企业整合入园的年度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入园,义乌将扶强扶大一批、发展提升一批、倒逼整合一批,努力实现义乌物流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打造“物流业健康高地”

    义乌物流与小商品市场相伴相生、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了义乌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经过30多年努力,义乌物流业成为了支撑市场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6000家国内、国际、快递及供应链等关联的物流经营单位为全市43万户市场主体、11.7万户电商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初步形成了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铁公机、海网邮、义新欧、义甬舟”“新八路”综合物流体系。同时,物流地位不断提升,先后入围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商贸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等国家级试点和规划。

    但是,随着城市布局的调整、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物流业的短板和问题日益突出,如目前国内物流场站无法满足企业(经营户)入驻需求,基础设施短板明显,部分国内物流企业发展停留在“夫妻店”“父子店”的传统模式,大部分国内物流企业散落在主城区的居民区等,对城市交通、安全、环境和城市品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开展国内物流企业整合入园和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既是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的改革动力需求,也是我市物流领域资源要素配置创新的一大举措,更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引导国内物流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有助于国内物流企业向“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转型提升,切实提高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四步走”实现入园

    目前,据统计义乌市共有国内物流企业1923个,主要分布在江东街道、福田街道、北苑街道、稠城街道等主城区范围内。2019年整合对象主要为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东义公路-江东连接线-310省道的合围区域(约95平方公里),包括江东货运市场在内的托运处和卸货点(统称国内物流企业)

    根据计划,义乌将通过“四步走”来进行。一是开展宣传发动,各镇街、相关部门将积极参与到整合入园筹备和宣传工作中来;二是开展效益综合评价,将开展国内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网上申报,各镇街会设立相应的申报受理点,在2月28日前,完成企业申报受理,未按要求按时申报的国内物流企业视为放弃入园机会,各镇街则在3月8日前完成对申报材料的信息核查,3月31日前完成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公示;三是园区招商和投用,各个园区的招商和入园企业的预安排将在4月15日前完成。其中,为弥补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我市正在快马加鞭地建设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一期、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等项目,5月1日国内公路港一期将投用,青口物流中心和福田物流中心则争取在9月30日投用;四是10月1日以后,相关职能部门将研究制定配套严管实施方案,对重点区域先行启动实施,同时对已入园的国内物流企业加强规范化管理。

    而在整个整合入园的过程中,国内物流企业首先要参加效益综合评价。整合入园是以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的,效益综合评价的范围和对象是义乌市域范围内,2017年12月31日前依法登记注册,正常经营的国内物流企业、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无论这家企业是不是在2019年整合范围内,都要来参加效益综合评价的申报,今年的评价结果将对以后每年评价的结果有影响。

    此外,要参加园区招商报名。整合范围内的国内物流企业需要在4月15日前向陆港集团招商预报名,在园区建成投用后符合条件的国内物流企业将根据招商办法分批入园。根据规划,国内公路港一期共有744个档口、青口物流中心共有231个档口、福田物流中心共有141个档口。

    2019年4月13日,陆港集团公路港、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招商入园报名工作开始。截至4月13日下午5点,已有370家经营主体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前期,陆港集团通过报纸、微信平台、电话、宣传展板及宣传单等多渠道,对公路港、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入园招商条件、流程等进行了详细公示,让国内物流企业充分了解招商入园情况。在陆港集团工作人员引导下,义乌源洋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富健查询到自己经营的物流公司在全市物流企业效益评价中被评为B类,并在报名现场填写了B类企业入园报名意向表,表达了入驻公路港的意愿。接下来源洋公司将参加园区选择和档口抽签定位,以最终确定是否能入驻公路港经营。据介绍,此次招商入园分资格审核、园区选择、档口抽签定位等阶段,于4月下旬结束。陆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招商方案,本次入园招商以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重要招商条件,符合入园条件的经营主体将按照物流效益综合评价排名顺序,在公路港、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三个园区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园区入驻。在档口数量安排上,A类企业申报入驻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的,可申请增加1个档口;申报入驻公路港的,可申请增加2个档口;B类企业申报入驻公路港的,可申请增加1个档口的资格,申请增加的档口根据经营主体申报情况和剩余档口数量确定,若申请增加的数量多于可安排档口数量时,抽签确定增加档口的资格。

    公路港、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作为义乌市十大标志性项目工程,是服务于义乌市国内物流行业的民生工程,是补足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物流出城”的重要载体。园区投用后,将实现国内物流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彻底改变“散而乱”的现状。同时,陆港集团将在三个园区应用物流信息化,建设智慧型园区,引导国内物流企业向高质量、现代化转型。

    据介绍,公路港一期将于5月正式投用,青口物流中心、福田物流中心计划分别于今年11月和12月建成投用。三个园区将投用1112个档口,统一政策,同步招商,根据园区建设进度分期分步落地开园。

二、[乌市运管局]积极引导零散物流企业入园经营(新闻稿)

  在2017年9月7日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召开的“寄递物流行业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乌市邮政局、运管局负责人汇报了近期开展整治工作情况。市政法委要求各区(县)政法委与驻区相关单位,引导零散物流企业入园经营,实现集中管理。

  经过前期对物流行业的整治,目前乌鲁木齐市现存物流园区26家,物流企业1297户,其中:已入园经营物流企业1191户,园区外零散物流企业106户。政法委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责任感,加强协作联运,按照“政府主导、进园经营、入行就市、集中管理”的总体思路,重点培育大型物流园区,积极引导零散物流企业主动入园经营。

    5月8日至今,乌市运管局对货运场(站)、货运代理等物流企业进行拉网式全面摸排;针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特别是落实法律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的情况、落实实名登记、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以及内部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督导物流企业整改问题隐患;与各片区管委会、社区、工商等部门对未备案的物流企业进行关停取缔,对未落实“三个100%”的物流企业限期整改,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物流企业进行封停。

    截至目前,乌市运管局共出动检查人员759人次,出动检查车辆278车次,检查、复查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 2500户次,现场整改163户,限期整改181户,停业整改1674户,下发整改通知书88份(乌鲁木齐市运管局)

三、巴中巴州区多措并举加快推动物流企业退城入园(新闻稿)

    巴州区西城街道在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着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反馈问题整治,在取缔、规范物流企业退城入园上花大力气、下狠功夫,通过强化宣传、整合政策、部门联动等有效措施,警示教育一批、取缔转化一批、搬迁规范一批,有效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降低噪声扰民,疏解城市功能,加快推动物流企业退城入园。

    通过召开辖区物流企业座谈会、入户宣讲、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发布搬迁公告等系列措施,着力宣传省、市、区物流企业退城入园相关政策,讲清噪声扰民危害,加强思想导向、责任导向、目标导向、法制导向,引导经营业主自觉主动规范搬迁。

整合政策,以迁促“疏”

    在前期过细、过深、过心排查、走访基础上,分析汇总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坚持靶向治理,坚持分类分户施策,不符合行业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并结合业态调整积极鼓励业主转型经营,宜升级规范的积极鼓励业主退城入园搬迁,并由街道落实专人协助对接盘兴物流园和政府划定的其他物流承接地,加强搬迁疏解和群众矛盾化解工作。

部门联动,以法促“限”

    通过联合交通、公安、商务、城管执法、环保、税务、安监等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启动后坝环山路建设为契机,采取道路限高限宽及封闭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人口筛查、税费清查、打击违章违建等系列措施,加大威慑力度,依法限时强制搬迁。目前,辖区内方顺、永强、恒超三家物流企业已搬迁至盘兴物流园,楚先托运部正在搬迁衔接中,预计11月底前全面完成“福音堂”周边物流企业退城入园。 

四、京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退城入园的通知

声明:本文为研究团队独立看法、观点,仅供交流、探讨、谢绝一切转载!谢谢。028-84274458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隆格瑞斯物流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 桔子科技